知識焦慮
在這個資訊爆炸、社交平台上容易相互比較的時代,知識焦慮是個再常見不過的症狀了。
什麼都想學,什麼都學不精。覺得自己現在的能力不夠好,一直希望自己努力後能成就些什麼。所以每當聽到別人説某種新能力很重要時,會覺得自己不趕快跟上不行。於是,內心開始焦慮,逼自己開始行動:報名英文課、購買職涯進修的線上課程,訂閱了好幾個重量級的 podcast 節目等著聽,滑 Facebook/Instagram 看到朋友又做了什麼很厲害的事,覺得自己不趕快跟上不行。
於是,手上同時有很多「重要的事」等著自己去學習,因為每個都很有價值,每個「都」很重要。只是,白天上班上課已經夠忙碌了,回到家後還有一些雜事要處理。
每當熬到假日,好不容易有可以讓自己恢復精神的時間。可能是自己時間不夠吧,也可能是自己懶惰吧,平時已經盡量逼自己去做能提升自己的學習了,但是自己的能力卻沒有顯著的提升。
或許是因為自己的惰性所以一直沒有去實踐這些新知識?明明自己有開始努力了,但對自己的成效覺得苦惱…

不是什麼都重要
想知道的東西很多,但對於此刻的你,最重要的一個目標是什麼?
沒錯,理財知識很重要、進修英文很重要、提升工作專業能力很重要,都重要。但對於此時此刻的你,效益最大的一個目標是什麼呢?如果能辨識出自己當下面臨的煩惱,「自己究竟需要吸收什麼知識?」的答案就會變得很清楚。
舉個例子,我遇到的挑戰是公司有時候需要和其他國家的同事開線上會議,因為職務是 PM 的關係,用英文順暢的主持會議、清楚發表自己的想法、和引導他人討論的能力就變得非常重要。
因此,我需要針對這個目的去做學習。我需要的不是報名成人美語班,或者是報名 VoiceTube Hero 線上英文課程,每週排固定時數花好幾個月的時間把英文啃完。反而是,觀察擅長召開會議的同事如何引導會議,或者是尋找會議相關的例句,記下實用的英文句子,然後把所學嘗試在會議中使用出來。
目的性學習,所學即所需
吸收資訊的方式有分「非目的性學習」和「目的性學習」兩種。
「非目的性學習」就像是滑 youtube 首頁上推薦的教學影片,一直看一直學,想說某天應該會用到。
「目的性學習」就是明確的解決手上的問題,比方說我今天想知道要怎麼架設自己的網站,就針對這個主題查資料;過幾天,發現自己的文章贅字很多、架構性不佳,想改善自己文章的易讀性,於是我又針對這個主題學習大量的知識。於是乎,你所學的東西可以馬上被運用在你想解決的煩惱上,配合著實踐,可以更有效地把知識變成自己的。
「非目的性學習」沒有不好,這其實是探索更多潛在重要主題的機會。只是在知識的吸收上,「非目的性學習」和「目的性學習」的占比若能達到 20 比 80,可以有效提升自己學習的質量。並且,在「輸入」和「輸出」上,比例達到 1 比 3,可以更有效的把知識內化,紮實的提升自己的能力。「只學自己馬上需要用到的」剛好就是實踐目的性學習的最佳方式。
知識斷捨離
了解自己。了解自己的核心價值和並訂下對此時此刻的自己最重要的三個目標。
針對自己的目標去做學習,除此之外的知識對現在的自己都不重要。果斷的只投資時間在對自己產出最大效益的事情上。然後專注的持續投入。
另外,想特別提及人生目標轉換這件事。去年,我為今年的自己報名了商業思維學院的線上課程,準備利用紮實的課程和社群,好好進修自己身為 PM 的專業能力,以提升自己在人才市場上的價值。到了今年,我的人生目標改變了。我想把時間投注在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上,嘗試經營個人品牌,找出自己能提供給他人的價值。隨著目標改變,果斷的把自己的時間精力轉投注在學習和實踐個人品牌的路上。
而這就是我正在實踐的知識斷捨離。隨著當下自己的目標所需,專注於目標的知識學習方法。也因為我清楚自己的目標是什麼,也就不會為了那些自己用不到的「重要知識」焦慮自己沒跟上。
–
此刻的你,最重要的一個目標是什麼?
–
▍探索更多 ▍
我的推薦書清單:改變我人生的 4 本書
整理知識就從整理書櫃開始:書櫃斷捨離
如何處理二手書:讀冊使用心得及使用方法
更多斷捨離的觀念和執行方法:斷捨離
推薦書單:斷捨離 – 山下英子 https://reurl.cc/XeNo97
One thought on “【知識斷捨離】不再知識焦慮,專注於目標的學習方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