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工作上的挑戰
工作年資快 6 年,半年前剛換到現在的公司。新工作在一家外商科技公司擔任軟體產品負責人的角色 (SW PM)。當初換到這份工作的初衷就是挑戰自己,讓自己勇敢跨出舒適圈。沒想到,老天爺非常認真回應我的願望,送給我一個非常不舒適的環境來挑戰 😤
新工作的第 2 個月,每一天我都在認真考慮是不是該換工作。
新工作前 3 個月痛苦指數非常的高。

工作上遇到哪些挑戰?
- 激進的時程和工作量
上班第一天被告知兩個月內要把全新產品做出來(一個不合理的時程)。職掌管轄範圍大,工作量爆炸,是過往工作量的兩三倍。
- 缺失的資訊得靠自己去找
沒人交接,沒人帶,沒教育訓練… 甚至沒制度和文件,什麼都要自己去問。新來乍到,被海量的名詞淹沒,還需要抓緊時間惡補新的 domain knowhow。
- 全新團隊尚未建立好團隊工作流程
全新團隊(15+ 人) ,成員都是半年內新找進來的人,也尚未建立協作默契及工作流程。還沒定義職責範圍的事很容易變成 PM 去做(也就是我 )。
- 尚未適應的工作節奏
工作節奏無限被中斷。很誇張的 A 做到一半被 B 中斷,B 做到一半被 C 中斷,無限循環。還記得剛 onboard 要寫新產品規格,我說需要 5 天的工作天,卻被告知這裡的節奏是早上說下午給 (咦?)
- 正常上班時間外仍需處理工作
因專案需和跨時區的團隊協作,早上和美國晚上和歐洲開會,為了和其他時區的同事討論,常常下班時間還要回訊息。造成白天和 RD 溝通,晚上和其他時區的團隊溝通的狀況。
從 onboard 第一天就開始跑專案,完全沒有新人甜蜜期。
因為事情做不完,常常早上八點多到公司,午休草草吃完飯就繼續工作,晚上待到八九點,假日也常常需要加班。可以說是痛苦到,連續三個月下班後也沒什麼餘裕做自己的事。
我覺得自己的生活平衡被毀掉了。
舒緩焦慮的情緒
為了讓自己心情好過一點,我甚至開始說服自己:「撐到禮拜五,我這週就能賺到 (某個金額) 的錢了,再撐一下吧!」
隨著加班的時間增加,心理壓力也不斷累積。為了排解焦慮,我不斷地把自己工作的情況和另一半說、和父母說、和朋友說。很多時候,只是單純的 把自己的事說出來,心裡的壓力就瞬間降低了不少。我很感謝身邊有許多陪伴自己的人。
此外,冥想 是我降低焦慮心情的特效藥。冥想的好處和執行的步驟可參考先前寫過的冥想的文章。如果仔細留意,會發現世界上許多知名的成功人士都在進行冥想,冥想幫助他們恢復足夠的心力繼續面對挑戰。
延伸閱讀:【冥想】消除焦慮,快速找回內心的平靜
成功人士的秘密:別在建立「動能」前先放棄
前三個月是新工作的適應期,尚未了解工作環境,也尚未建立自己的信用。
在 還不了解能在新工作中得到什麼、得不到什麼之前,不論遇到什麼困難,都要勇敢接受、努力去做。剛到新公司的我是個觀察者,慢慢累積對於這個新環境的認知,並慢慢調整自己的節奏。
轉換到任何新環境都有陣痛期,通常撐過了陣痛期,就能摸索出一條自己能適應的路。因此,強烈建議在還沒有找到與這份工作相處的方法前,不要先放棄這份挑戰。
「複利效應」這本書第四章講到「動能」。這是本書中最精巧的一個觀念了。
國中理化有教到牛頓第一運動定律:靜者恆靜、動者恆動。
若想推動一個靜止的物品,一開始需投入累積足夠的力量衝破靜摩擦力(Mo),一旦衝破了之後,就能用較少的力量(動摩擦力小於靜摩擦力)讓一個物品保持動能持續前進。
火箭推進器也是這個道理。火箭要升空,一開始耗費在脫離地心引力的燃料佔了絕大部分,一旦擺脫了地心引力、滑入了運行軌道,所耗費的燃料銳減,推進起來變得輕鬆許多。
同樣的概念應用到人生:沙發馬鈴薯 (couch patato) 保持著沙發馬鈴薯的模樣;自律的成功者——進入成功律動模式的人——持續投入一點點的努力,成就卻越來越多。好的行為一但成了習慣,維持習慣的心力投入將變得輕鬆許多;然而若處在開始後中斷、重新開始、再中斷、再重新開始的循環中,消耗在克服一開始的障礙所耗費的精力變得很高,也讓人越來越洩氣。
而這也是成功的人變得更成功、有錢的人往往變得更有錢、快樂的人更快樂、幸運的人更幸運的秘密。我們都知道好的習慣只要持之以恆就會成功,卻沒發現只要將好習慣持之以恆一段足夠的時間後,就能讓自己轉換到一個全新模式:用小小的精力就能讓自己繼續獲得巨大成功的動能。
謹記「靜摩擦力」 > 「動摩擦力」。從靜止到啟動的第一步是最難的。同樣概念套用到適應新工作上。
應用「動能」在新工作上
每當轉換到一個新環境,需耗費特別大的心力去掌握新環境的規則。
但,巧妙的是,一旦適應了新環境,克服了起始的靜摩擦力,我們就能進到一個 不需要高付出但仍有高產出的動能模式。如果在克服最大靜摩擦力的過程中就舉白旗放棄,此時若再轉換到另一個全新環境,適應新環境的路必定要重新再走一遭。
故事回到在新工作已經待滿半年的我。
在過去幾個月的溝通磨合後,團隊協作的步調已經建立。專案成員們有了團隊節奏,專案管理已不再像一開始一樣混亂。經過幾個月的觀察和調整,我也慢慢掌握到自己的工作節奏,知道如何避免被他人持續中斷手上工作。
我能判斷出什麼事是重要一定要做的,什麼事是做了但效益不高的。我明白到事情永遠做不完,但我能確保自己在做最重要的事,持續推進產品專案的進度。一開始所欠缺得公司相關知識已補足了不少,雖然工作量仍大,但已經可以用非常有效率的方式維持產出。
每日工時開始逐漸縮減至合理的 8 小時。下班後有餘裕做其他想做的事。
寫到這裡,我想讓讀到這裡的你知道,在新的工作上請至少堅持一段足夠久的時間——至少三個月——堅持到能看清楚該職位上能得到潛在價值。我們必須堅持足夠久的時間,才能看清楚這份工作的寶藏在哪裡,或者是看清這份工作根本沒有寶藏。清楚了這份工作能帶給你的價值,我們才能理性的對接下來的行動做出判斷。
邊做邊改善的工作流程
為了讓自己能在新工作上撐下去,我拿了一張 A4 紙,上面寫滿了「讓我願意繼續工作下去的 100 種方法」。列舉幾個當範例:
- 團隊成員討論規格不要個別在 slack 上找我私聊。請大家都先整理好資訊,找齊所有相關人士面對面一次談完,並直接把結論記錄在公開的 Jira ticket 上。
- 降低我直接對接的 RD 數量,扶植 RD 小 leader 居中協調。
- XXX & XXX 下班後不要一直傳工作相關的訊息!
- 限制自己每天工作最多 8 小時…
列出的項目是不切實際的願望也好,是具體的改善項目也罷,盡可能地發揮創意把各種能讓自己願意工作的改善方法寫下來。
撰寫這份清單是一個很好的情緒發洩管道。寫完之後會認知到,世界上還有許多方法能讓自己獲得解脫,因此心情會覺得放鬆許多。
列表上的事,有些事是自己就可以掌握的,有些則是無法改變的事實。不論如何,裡面一定包含了幾個自己可以掌握的突破點。遇到瓶頸,我們也可以和同事請教或上網自學,透過邊做邊調整 的方式,慢慢找到高效工作方法,累積進步。隨著有意識的調整工作的節奏,本來難以忍受的狀況會漸漸受到改善。
沒這份工作會怎樣?準備好 Plan B
在猶豫換工作時,先準備好其他備案 也能有效降低自己的焦慮感。
想像一下,如果離開目前這份工作,最差的情況是什麼?
如果發生了,我們能採取什麼步驟彌補傷害?
離開一份工作之所以那麼讓人害怕有很多原因,最直接的就是擔心收入的銳減,或者是擔心自己職涯軌跡上畫上不好看的逗點。又或者,很在意家人、朋友和另一半的眼光,擔心自己在一家公司待不久就離職是因為自己能力不足。
所以不論何時,我們總是要幫自己準備好 Plan B:
- 永遠保持對接其他工作機會的可能性
履歷持續更新,保持開放。我維持 Linkedin 檔案的開放,偶爾都會有 head hunter 主動接觸,讓我知道我的能力在這個市場上還有需求。我甚至有同事就算沒有換工作的需求,每年也會固定找幾家公司面試,探詢一下自己的市場價值。保持好和前公司的關係,當時機成熟時,回前公司也是選項之一。
- 預留 6 個月的生活費作為緊急備用金
盤點既有存款和平均月開銷,就可以算出自己可以在沒工作的情況下能活幾個月。只要剩餘的存款足夠讓沒收入的自己活超過 6 個月,心情會輕鬆很多。即便遇到變卦,六個月也足夠自己休息到找到下一份想做的工作了。
- 投資理財,規劃被動收入
善用存下來的錢,好好的規劃投資理財。有個說法是:「只要存夠年支出的 25 倍,就能達到財富自由」,不再需要工作就能過生活。或者是,投入時間在打造個人資產(個人品牌、作品、影響力)上,預先規劃好當失去工作時,自己還能靠什麼能力活下去。
準備好 Plan B 就像是為自己的職涯買保險,當遇上任何改變的契機,就可以敏捷反應把握機會!
最後一招:轉移自己的注意力
若我們能在目前的工作上找到自我實現的成就感,那很棒。但如果沒這麼幸運,我們可以去經營另一個自己有興趣的事情,譬如說運動、廚藝、跳舞、品酒、咖啡…。工作畢竟只是生活的一部份。生命中總有其他有趣的事情我們可以去做。
有種說法是,工作是在贊助你支撐現在的興趣。即時你不愛這份工作,從財務的角度,這份工作都在支撐你過上自己更喜歡的生活。當全部注意力不再只放在工作所遇到的困難上,心裡會快活許多。
延伸閱讀:【Side Project】生活一團糟,你需要的是 1 個自己可以掌握且主導的事
小結
透過以上的方法,新工作到職半年的我,現在終於撐過新工作的適應陣痛期了!
工時逐漸縮短至合理時間,也開始留有餘裕做其他想做的事(經營自己的部落格,寫寫文章)。試試看以上的步驟吧,相信你也可以!
–
拿出一張紙,列下讓你能繼續工作的 100 種方法吧!
–
▍探索更多 ▍
消除焦慮,快速找回內心的平靜:如何開始冥想
更多職場生存相關的文章:職場
提升工作產出的方法:工作方法、工作效率
推薦書單:複利效應, 6步驟引爆收入、生活和各項成就倍數成長
探索自己熱情與天賦的方法: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
打破職場努力奮鬥人生思維:一週工作4小時
培養成功人士的思維與習慣:與成功有約: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
【未滿三個月就想離職】如何撐過新工作的不適應期 有 “ 2 則留言 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