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我的轉職之路】我的人生規劃、 PM 職涯發展的探索及心路歷程

我的人生規劃總歸一句,就是永遠忠於本心。每個人生的重要抉擇點,我努力探索、堆疊自己的特殊性,嘗試找出一條少人競爭的路,能輕鬆的走出自己的一片天。

此篇文章中我所分享的每個階段轉換,將盡力涵蓋到以下面向:

  • 做出抉擇的考量點
  • 可以成功轉職的原因
  • 做了哪些準備
  • 心態上的轉變 (害怕?迷惘?)

高中選組:第二類組(理工組)

當時的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,只知道自己對什麼可能沒興趣。

知道自己對文學類的東西沒興趣,也沒特別愛醫藥生物類,自然科學學科可能還比較有趣,所以沒想太多就選了第二類組。國、高中的人生都在繁重的課業中度過,當個乖學生按表操課,完全說不出自己的志向在哪。
選擇後,偶爾物理化學小考還會考不及格呢 😆
不過當時沒想太多,沒反思自己是否有興趣或者是有天賦,還是把它讀完了。

大學選系:機械工程學系

因為懶惰,覺得分數夠用就好,學測考完後因為不想再準備指考,決定試試看推甄。考慮了分數落點和興趣,我從可推甄的科系清單中挑出了不像女生會讀的機械工程學系。知道自己不愛純理論的科系 (物理系、數學系..) ,讀下去應該會瘋掉。相對的,應用工程類聽起來可以利用學到的理論做出實際的東西,我又很喜歡創造東西出來的過程。於是推甄上後就去讀了。

值得一提的是,當初是透過學校推薦名額去推甄的。每個大學科系各個高中都有一個推薦名額,所以當初在選系的時候也想說這個學校科系是二類組,以女校來說比較冷門,可以輕鬆拿到推薦名額。

大學三年級做了專題,嘗試了研究生的生活:閱讀 paper (期刊文章), 做研究,跑模擬。這個經歷讓我發現,我根本就不喜歡關在實驗室裡面做研究!

研究所的研究題目很容易是一個領域中細分過後的小小的問題,了解以後覺得沒有特別喜歡這樣的生活。再加上,學長姐畢業後不外乎是進公司當機構工程師、去台積電輪班救台灣… 等等,光想像起來就覺得很不適合自己。持續做自己不喜歡的事 2, 30 年,這樣的人生一定很痛苦。

於是,相較於大部分的同學順應著理應該走的路,繼續升學讀研究所,我決定不要盲從。

雖說不盲從。但其實,當時的我心裡很混亂,尤其是看到身旁的人都決定好下一步要做什麼的時候。我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,但也不知道人生可以往哪走。當時的我只好繼續發揮想像力在網路上探勘:去讀企業管理研究所?去當專利工程師?去當空姐?出國做些任何事?… 嘗試思考可以如何結合自己的理工背景,跟其他領域做結合迸出新的方向。

放棄讀一般研究所:國際企業人才培訓計畫日文組

某天,在 FB 上看到我一個高中同學去讀了一個由政府補助籌辦的「國際企業人才培訓計畫」,其宗旨在培養跨國貿易的商務人才,主打語言能力和實務經驗的培訓,培訓後可以到指定國家研習一陣子,有點類似實務型的 MBA 計畫。

看到我覺得很有趣!回想大學生活經歷,系學會、跑營隊、通識課等等,發現我喜歡團隊合作,一起朝某個有價值目標邁進、再一起完成的感覺。即便當時的我還是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職位,但這個課程能讓我提升各種軟實力,並習得足以商用的實戰語言能力。當時我私心的想,精通英文、日文、又有理工背景的人才應該很少,這樣疊加起來,我的市場價值應該會很高!於是乎,我選擇了日文當主修,專心的當了兩年學生累積自己的能量。

這段日子讓我認識了來自各行各業已經有工作經驗的同學。這算是我第一次跳脫理工宅理性且直接的溝通模式,了解到什麼才是讓人舒服的社交溝通技巧 😆

兩年下來,我持續在探索自己可以做的職涯方向,終於發現原來有 PM 這一行!不管是專案管理、產品管理,這樣的職位掌舵著產品/專案的大方向,高度團隊合作,都是我很喜歡做的事。再加上,科技業中 PM 人才不好找,有一點商管能力同時又有理工背景的人特別吃香。

當時考量了各種產業的業態和未來性,期望選個站在風口上的產業且不要過著爆肝的生活,我選擇了加入站在 IOT 浪潮上的工業用網路通訊設備廠當 PM。

PM 的起點:網通廠產品行銷部 PM

挾著理工背景的邏輯思考能力、優於一般水平的語文能力,及一顆對 PM 職務炙熱的心,我的第一份 PM 工作在工業用網通設備品牌公司中開始了。剛進入時我就像是個海綿,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愛這個產業,但我就是盡全力把手上的工作都做好。

努力到了第三年,終於無法繼續騙自己。我心目中的 PM 是個對自己手上的產品有熱忱和願景的推動者,但我對自己手上的產品完全沒興趣。看看身邊資深的 PM 主管,想像待久了會過上這樣的生活,我也不喜歡。

迷惘困頓之餘,我嘗試逃脫當時的現實。
很幸運的遇到了這本書,讓我有系統的找到自己的興趣與熱情: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:史丹佛最夯的生涯規畫課,用「設計思考」重擬問題,打造全新生命藍圖

在這份工作中,為了組合產品 demo kits ,讓我接觸到了軟體介面的開發。要如何設計才能讓使用者好用一點?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思想讓我非常感興趣,開始無法自拔的陷入 UX (使用者體驗,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) 領域的世界中。於是我瘋狂的想要瞭解更多 UX design 的知識,包括看 UX 的經典書籍,參加 UX 社群,參加 HPX 讀書會,參加悠識的 UX/PM 課程,參加 IXDA 各種 UX 相關的工作坊,參加台灣 UX 相關的講座及年會。拼命的去認識已經在 UX 業界中的人,想了解這個產業平常在做什麼,整個產業業態如何。

當時的公司,UX 永遠不是優先權最高的項目。再加上讓我下定決心換工作的最後一根稻草:家人生病以及自己的健檢報告。種種原因交織的低潮之下讓我終於清醒:人生是自己的。我要持續浪費自己的時間多久?

心一橫,我決心離職,換一個能發揮自己熱情的工作。

第一次轉職:硬體 PM 轉純軟 PM 兼 UX

很幸運的是,透過朋友的牽線,雖然我沒有任何軟體相關背景,因為自身 PM 溝通能力和自學一年多的 UX 知識累積,讓我成功拿到了第一份純軟 PM 的工作,負責公司對內系統及對外服務平台的設計規劃及時程。進去之後很好玩,我就是身兼 PM & UX 的角色,可以盡情設計 User flow,  wireframe, 甚至畫 prototype,把自學的 UX 知識都拿去應用在工作上。我擁有高度自主權可以主導自己所管的系統的方向,主導介面設計、主導使用者測試以及後續的迭代規劃。

兩年來因為個人興趣使然,仍然持續參加 UX 相關的活動,另外也開始參加了 agile/scrum 的社群,並慢慢嘗試將 scrum 精神應用在自己所管的專案。很喜歡這份自主性高,且能盡情應用所學的工作,而且通常都準時上下班。

在這份工作做了兩年,發現當事情都做過一輪後,學習曲線開始下降。另一方面,因為適逢成家立業的年齡,有了結婚、買房、育兒… 等等的需求,在台北生活且沒有後援的狀況下,薪水需要再成長。人生中一直有個小小的代辦清單,希望在還年輕有體力的時候,可以去個新創公司或外商企業工作看看。

第二次轉職:台商轉外商品牌廠軟體 PM

即便工作很穩定,短期也沒有轉職的打算,為了了解自己在職場上的市場價值,我一直以來都有更新 Linkedin 的習慣,三不五時都會有獵人頭來提供新的工作機會。很幸運的,Linkedin 上獵頭帶來了新的機會,讓我成功轉職到一間外商科技公司,薪水也達到比我原本期望再好一點的水準。

這份工作我負責 IOT 產品軟硬整合中的軟體系統和韌體行為定義,囊括大部分個產品支線的規劃與時程… 雖然蠻有趣的,但一開始真的很硬。面對全新團隊、全新產品、加上激進的時程,真的花了很大的力氣才撐過去一開始的混練 (參考文章 ▍未滿三個月就想離職 ▍如何撐過新工作的不適應期

在那段瘋狂加班、極度失去自己生活平衡的日子中,我開始意識到這樣的生活型態不是我想要的人生。薪水再怎麼逐步提升,受薪階級的等級再高,也只不過更高階的打工仔,用自己的時間換金錢,繳更高的稅。受薪階級再怎麼努力,仍然買不起象山的房子,大部分的時間被工作佔走,卻要努力大半輩子才能熬上自由自在的退休生活。

這時遇到了 2021 年改變我人生的一本書:一週工作4小時:擺脫朝九晚五的窮忙生活,晉身「新富族」

人生的下一步:當自己的老闆

我更加珍惜自己的時間。
我必須慢慢退出受薪階級的生活,我必須為自己創造出一條新的路。這條路上,我可以完全掌握自己的時間,好好地過生活,並持續發揮自己的價值。

下一步該怎麼走還在構思中,也許是先讓遠端工作的生活變為常態,嘗試在國外短居一陣子,實際體驗一下看自己喜不喜歡這樣的生活。慢慢的透過不同的嘗試,練習當自己的老闆,並打造出能自己養活自己的一套模式。

嘗試的路上,會繼續分享給大家 😊

你對自己人生的期待是什麼呢?

▍探索更多 ▍

其他職場相關文章:職場生活
提升工作產出的方法:工作方法工作效率
探索自己熱情與天賦的方法: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
打破職場努力奮鬥人生思維:一週工作4小時
培養成功人士的思維與習慣:成功有約: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

One thought on “【我的轉職之路】我的人生規劃、 PM 職涯發展的探索及心路歷程”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Twitter picture

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