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斷捨離
斷捨離一書推出十年後,出了全新的修訂版本,書中將內容去蕪存菁、重新編排後,增加了十年來山下英子對斷捨離概念更深的體會。
重讀斷捨離一書,讓我意識到到斷捨離概念與 80/20 法則的關聯。
人的注意力、專注力資源是有限的,我們可以透過聰明選擇,將注意力放在高價值、高產出的 20% 事物上。捨去不重要的 80%,讓生活多點餘裕。斷捨離就是身體力行 80/20 法則,將其實際應用在生活中的各種面向。
這次分享「新斷捨離」書中第三章:「斷捨離能改變人生」中,各個讓我有感的章節重點。閱讀的過程中,一邊回頭對照自己實際執行斷捨離後的感受,有非常大的共鳴,常不由自主地點頭如搗蒜。我非常喜歡斷捨離為我生活帶來的美好變化,因此記錄下來分享給大家 😊

斷捨離後的人生美好變化
- 難以言喻的爽快感湧上心頭
那擠的水泄不通的衣服,就是具體呈現自己執著心的事物。扔掉一件無用之物,就多出一點空間。扔掉一件多餘之物,就免去一樣負擔。扔掉一件無益之物,就恢復一絲清爽。
- 放掉多餘的執著心,心靈變得更輕盈
把「看得到的東西」透過減法去除,將心中「看不到的東西」隨之一同清出。意識到「附著在物品上沈重的執著」,是現在的我所不需要的。所清除掉的物品上的感情越是沈重,越能深刻的體會到心靈變得更輕盈的感覺。
- 獲得深厚的知性
引述於老子第四十八章的詮釋:如果想要得到知識,就要每天增加;如果想要得到智慧,就要每天減少。因為知識是透過行動轉化成智慧的。堆積著無法被活用的人、事、物,就等同於沒有被實踐的知識。藉由放手才能接近智慧,有捨才又得。用我自己的觀點來解說,「智慧」是能辨別出真正重要的是什麼,透過「捨」來明辨世間萬物的「核心」及「雜訊」。
- 提升選擇、決定的精準度和行動速度
物品是你「思考的證物」。是你根據某些價值觀進行思考、選擇和決定,才存在於那裡。即便是未經思考買回來的,也反映出你的潛意識。覺得因為覺得麻煩、懶惰而不想去好好面對,就是種逃避現實思維的證據。透過丟掉不需要的物品,提升人生的「質」。留下與自己有關的物品,思考不再一團亂;思考暢通,就能採取「當下、此處、我」所需的行動,速度也會變快;迅速採取適切的行動,自然更快、更專注的產出關鍵成果,精準度提高。
- 讓瘀塞的人生重新來過
透過物品斷捨離,累積細微的變化,就會推動原本淤塞的人生,出現各種變化。勇敢面對原本懸而未決、逃避、不願正視的現實後,讓人生重新來過。這就是「有捨才有得」的真理。斷捨離就是促進人生的新陳代謝。
- 透過斷捨離創造出嚮往的場所、空間、生活
從「整理物品」到「創造空間」。比方說安排書架。將隨便亂排的書本減少後,重心就會轉移到在安排書架這個「空間」。將拱手交給物品的空間回到自己手上。這就是種「俯瞰力」。學習到俯瞰物品的能力後,思考的精準度變提升,從而做出最現在的自己最好的抉擇和決定。斷捨離是創造讓自己清淨的「場所」、「空間」與「時間」的技法。
- 恢復「身體、心靈、生命」的功能
見微知著。「看到住處,就能知道那個人的內在和人際關係」;「看到錢包,就能知道那人的居家狀態」。你處於什麼樣的狀態,可以從方方面面去略知一二。你和物品的關係,也體現在你和自己身體、心靈的狀態。
斷捨離的根本思想是「新陳代謝」。居住空間最理想的狀態是隨時都在新陳代謝,只要持續「活用進來的物品,清出不再使用的物品」的循環,場所就會充滿活性能量。
- 透過「間」,讓人生的各個面向更舒適、自在
人際關係不管是彼此的距離過近或過遠、接觸的頻率過多或過少,都無法完善運作。越親近的關係,越需要維持對彼此最合適的時間與空間密度。和父母、上司、同事、不同的朋友,都有不同的見面頻率和相處時間。每個人都能透過斷捨離來領會到「間」,透過斷捨離找回身心靈的「寬裕」。時間的「留白」、話語的「留白」、互動的「留白」,斷捨離是種留白的創造,為生命的各個面向保留最恰當的空間。
–
執行斷捨離後,哪個改變對你最有感呢?
–
▍探索更多 ▍
更多斷捨離的觀念和執行方法:斷捨離
推薦書單:斷捨離 – 山下英子 https://reurl.cc/XeNo9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