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破對成功關鍵的迷思
社會上有許多知名的天才、運動家、企業家、搖滾明星、工程師… 等,一聽到他們成功的故事,我們總以為他們成功是因為他們有多聰明、多努力,有著哪些人格特質和特殊技能,並過著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。我們以為成功與個人努力及個人特質息息相關,實際上,我們對成功的觀念有些根本就是錯誤的。
我們以為只要複製了成功人士的人格特質和生活型態,只要夠努力,自己也能成功。但成功不是那麼簡單,不是靠一個人埋頭苦幹就能搞定的。功成名就的人們的背後,潛藏著在社會文化、出生月份、成長年代、使用語言… 等的優勢,透過優勢的累積,即便個人能力和一般人差不多,也能因為優勢的累積,配合時運站上成就的巔峰。
異數這本書,許多令人信服的觀點及佐證的實例打破了我對成功要素的想像。書中挾帶著許多有趣的故事,讀起來輕鬆有趣。分享書中提到讓我印象深刻的觀點——馬太效應。

優勢累積:年齡分界制度下的出生月份
天資異稟的加拿大曲棍球選手
加拿大是全世界對曲棍球最狂熱的國家。能加入加拿大曲棍球明星代表隊的人都是頂尖好手,從幼稚園開始訓練,和其他同年齡的兒童參加分級賽,接受篩選和評量。只有表現突出的才能過關斬將脫穎而出,成為加拿大職業曲棍球員。將國家曲棍球聯盟隊員的出生月份拿出來一看,會發現大部分的球員的生日集中在一月、二月、三月。
會有這個現象的原因是加拿大的曲棍球年齡分級的分界是一月一日,在年齡小的時候,年頭出生的孩子和年尾出生的孩子差了將近一歲,其身體成熟度也有很大的不同。當曲棍球教練積極尋找 9 歲或 10 歲具有天賦的孩子,所謂的天賦,指的是「個頭較大」、「身體協調度更佳」的孩子。
當這些孩子選入代表隊,就能獲得更好的教練來指導,有更優秀的隊友,加倍的練習,一年能打更多的比賽。一開始的優勢並不明顯,只是年齡比其他孩子大上幾個月,但隨著優勢的累積,逐漸和其他人拉開差距,最終成為一線球員。
9 月出生的孩子比較聰明?
不只運動,學業成績也是。美國和台灣的學童,學年以九月作為學年的起頭。
對於孩子來說,將近一年的成長差距,對學習的成效帶來了很大的影響。和加拿大曲棍球選手的例子一樣,9 月出生的小孩體質和心智相對其他同學更為成熟,個頭也可能更來得高,這使得他們更具有自信心,勇於表現,更為積極。
老師依照學童的表現,把年齡較大的孩子分到較好的班級,讓他們接受更好的訓練,因此表現自然更好一些。隨著考試分班、分校,表現好的順理成章讀好一點的班級和學校,這些學生持續維持優勢,在長遠的賽道上永遠保持在前段班。
延伸閱讀:九月出生的孩子學習能力較強
年末生日的人容易進好學校?
年齡分界的制度,也讓我反思了一下小時候一直很好奇的一件事。
從小到大,因為爸媽注重教育,我所就讀的都是學業成績還不錯的學校和班級。當時班上每月都會一次幫當月壽星慶生,此時就會發現同學生日集中在 9 ~ 1 月,4 ~ 8 月生日的同學卻總是只有寥寥幾個。小時候很單純,想說是不是回推懷胎 10 個月的時間,那些日子因為是有什麼節日,特別容易提升出生率…。現在想起來,同學生日的集中,可能也是年齡分界優勢的累積的結果。(補充:查了一下台灣人口的出生月份分佈,並沒有年末月份出生人數特別多的狀況)
9 月出生的孩子和 8 月出生的孩子年紀差了快一歲,認知系統及知識發展上比其他同學更有優勢。因此年末出生的孩子很容易成為在學業成績上「天資優異」的孩子,從小累積優勢,一路讀最好的學校,進入有聲譽的公司入職,一路累積到大。
馬太效應:成功是優勢的累積
社會學家莫頓稱這種現象為「馬太效應」。成功者越能得到特別的機會而變得越成功;成績最好的學生能得到老師的關注;加拿大打曲棍球的孩子,體型越大越能讀到更好的教練指導,練習的機會有更多。
我們以為最優秀、最聰明的人自然而然可以出人頭地,沒錯,但其實成功沒有這麼簡單。從小擁有好的開始,再加上好的機會,成為他們成功的關鍵。最初的一丁點差異,使其獲得更好的機會,累積優勢,最後成為了最優秀的人。即便在一開始,他並不突出,只是比別人好一點點而已。
出生的月份,可以讓我們成為社會制度下的幸運兒。我們以為依學齡劃界是公平的制度,事實上卻讓年齡上的成熟度差異,影響到孩子受教育的機會。
–
你是年齡分界制度下的受益者嗎?
–
▍探索更多 ▍
更多成功的觀念與思維:成功學
推薦書單:異數 – 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 reurl.cc/YOaX2a
複利效應:複利效應:6步驟引爆收入、生活和各項成就倍數成長
原子習慣: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
高績效心智:全新聰明工作學,讓你成為最厲害的1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