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律者是最少動用到自制力的人
最近讀到原子習慣一書中有句話讓我很有感:
如果你體重過重、吸煙,或者有毒癮,一輩子都會有人說那是因為你缺乏自制力。分析自我控制力強大的人之後,科學家發現他們跟那些苦苦掙扎的人其實沒有太大不同;相反地,所謂「自律者」只是擅長建構生活,好讓自己不需要展現超凡的意志力與自我控制力。最有自制力的人,通常是最少用自制力的人。當你不需要常常動用自制力,就比較容易自我克制。
深深的認同,想建立起良好的習慣,要從打造讓你能「輕鬆達成」的環境開始。

我的自律生活實踐
我的部落格從開始到現在,堅持每週更新兩篇文章的頻率連續 20 週了。
一開始發文時,身邊的朋友的反應是:「喔!你有在寫自己的部落格啊!」;接著,當我持續發文了幾個月後,開始有幾個朋友私訊我說:「你真的很厲害… 到底是怎麼做到持續發文的?我總是一不小心就偷懶了,好慚愧 XD」
從小不覺得自己是個自律的人,但做著做著,這些習慣讓我成為了有紀律的人。
就像書上所寫的,我的意志力和一般人相差無幾,面對誘惑當前,還是會不小心就投降。比方說擺在我手邊的罪惡零食,會在不知不覺中被我整包吃完。躺在沙發/床上放鬆時,只要手邊有手機就會不斷的刷臉書訊息,然後一兩個小時的時間就消失了。
所以,每當心中有什麼目標要完成,為了少讓我動用到自制力,我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造出一個適合執行的環境。以我持續寫作的習慣為例,我做了不少時間、空間上的設計。
創造可以讓自己專心的時間和空間
- 比家人早起,為自己保留可以高度專注的時間
家人太愛跟你講話互動了 😆
為了確保撰寫文章有在一定的時間、地點被執行,我把生活習慣調整成早起後,每天早上都有 2.5 小時可以專注輸出。比家人早起,可以享受專心不被打擾的時光。
延伸閱讀:▍理想生活作息 ▍疫情之下我的新生活作息
- 一個自己喜愛、工作起來心裡舒暢的位置
我喜歡面窗的工作環境,早晨陽光撒入屋內的畫面讓我感到心情愉悅。乾淨的畫面讓我心無旁騖。
清除不必要的誘惑
- 手機不會放在視線範圍
工作時需要隨時注意時間,因此取而代之的是放置在一旁的手錶。
- 分開 Google 私人帳號和工作帳號
創建了新的 google 帳號,只要是自媒體相關的事,舉凡寫部落格文章、發想文章題材、流量追蹤、Podcast、email、工作排程、自媒體相關學習等,一律用工作帳號進行
- 規劃 Chrome 書籤列
清一色自媒體相關內容,為了提升工作效率,根據工作情境排列過。
- 視窗全螢幕
避免不相關的應用程式、不相關的連結、不相關的訊息通知把自己的注意力奪走
所以,只要想工作,打開我的 Chrome 工作視窗就能隨時開始工作。
同時,我已經養成每天早上起來,將一天中精神最好的 2.5 個小時,投注在此時的我認為最重要的事情上。

小結
這就是原子習慣一書中的法則一:讓提示顯而易見,我的實踐方式。
讓好習慣的提示顯而易見,讓壞習慣的提示隱而不現。
實踐時,也可以搭配著我很喜歡的斷捨離中概念:把身邊不必要的事物清除。透過物品斷捨離的不斷練習,我們可以越來越熟練「有意識的選擇」,只將自己的專注力投注在最有產出的事情上,並高效產出,這也是斷捨離後的魔法。
延伸閱讀: ▍斷捨離是什麼意思? ▍拿回生活主導權,讓人煥然一新的人生哲學
用原子習慣書中所提到的一段話做結尾:
自制力是一種短期策略,不適用於長期。你也許可以抵擋誘惑一次或兩次,但不太可能每次都讓意志力凌駕慾望。與其在每次想要做正確的事情時都鼓起意志力,不如把能量用來優化所處的環境。這就是自制力的秘密。
–
你建立習慣時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麼呢?
–
▍探索更多 ▍
更多提升執行力的小撇步:執行力
推薦書單:複利效應 https://reurl.cc/XeNo97
原子習慣